•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ISSN 1007-6336
  • CN 21-1168/X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宗虎民 许秀娥 崔立新 陈元 商井远 袁秀堂

引用本文:
Citation: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 宗虎民(1977-),男,河北任丘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研究,E-mail: nddk980610@126.com;
    通讯作者: 袁秀堂(1972-),男,山东莒县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E-mail: xtyuan@yic.ac.cn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0800)
  • 中图分类号: X820.4

Study on ec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method of mariculture zones

  • 摘要: 海水养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我国海水养殖规模巨大及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等问题,为客观评价我国海水增养殖区面临的生态风险,本文基于养殖生物能否被养成和养殖产品能否安全食用的理念,综合考虑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风险、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病害发生风险和赤潮发生风险四个方面,构建了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海水增养殖区评价从环境角度拓展至生态环境角度,为我国海水增养殖区评价方法体系提供有益补充,评价结论可为我国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管控提供支撑。
  • 表 1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risk in mariculture zone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生态风险
    指数A
    环境质量风险B1 水质(Ew)C1
    沉积物质量(Es)C2
    养殖产品食用
    安全风险B2
    养殖产品重金属含量(Fm)C3
    养殖产品有机污染物含量(Fo)C4
    养殖产品微生物和生物
    毒素含量(Fb)C5
    病害发生风险B3 水体病原微生物含量(Dd)C6
    增养殖区年病害发生频次(Dt)C7
    赤潮发生风险B4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Rn)C8
    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频次(Rt)C9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值

    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of ecological risk in mariculture zone

    准则层指标层指标权重
    环境质量
    风险(B1)
    C1 水质(Ew 0.234
    C2 沉积物质量(Es 0.078
    养殖产品食用
    安全风险(B2)
    C3 养殖产品重金属含量(Fm 0.164
    C4 养殖产品有机污染物含量(Fo 0.164
    C5 养殖产品微生物和生物
    毒素含量(Fb
    0.082
    病害发生
    风险(B3)
    C6 水体病原微生物含量(Dd 0.112
    C7 增养殖区年病害发生频次(Dt 0.056
    赤潮发生
    风险(B4)
    C8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Rn 0.055
    C9 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频次(Rt 0.05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评价指标

    Table 3.  Evaluation indices of ecological risk in mariculture zone

    指标层评价指标
    水质(Ew pH、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
    学需氧量、石油烃、多环芳烃、多
    氯联苯、DDT、六六六、镉、铅、汞、砷
    沉积物质量(Es 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烃、多环芳烃、多
    氯联苯、DDT、六六六、镉、铅、汞、砷
    养殖产品重金属
    含量(Fm
    镉、铅、汞、砷
    养殖产品有机污
    染物含量(Fo
    石油烃、多环芳烃、多氯联苯、DDT、
    六六六、磺胺类
    养殖产品微生物
    和生物毒素含量(Fb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麻痹性贝毒、
    腹泻性贝毒
    水体病原微生物
    含量(Dd
    粪大肠菌群、弧菌
    增养殖区年病害
    发生频次(Dt
    病害发生次数
    水体富营养化
    程度(Rn
    营养指数和叶绿素a
    增养殖区年赤潮
    发生频次(Rt
    赤潮发生次数
    下载: 导出CSV

    表 4  环境质量风险评分标准

    Table 4.  Grading standard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risk

    水质(Ew)评分准则质量等级为较好以上质量等级为及格质量等级为较差
    沉积物质量(Es
    评分准则
    低于5%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
    较差,且70%以上的站位沉积物
    质量等级为良好
    5%~15%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较差;或
    低于5%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较差,且30%
    以上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一般和较差
    15%以上的站位沉积物质量
    等级为较差
    得分123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评分标准

    Table 5.  Grading standards of food safety risk

    养殖产品重金属含量(Fm)评分准则Ci≤0.50.5<Ci<1.0Ci≥1.0
    总汞Ci≤1.01.0<Ci<2.0Ci≥2.0
    Ci≤0.30.3<Ci<0.6Ci≥0.6
    Ci≤2.02.0<Ci<4.0Ci≥4.0
    养殖产品有机污染物含量(Fo)评分准则多环芳烃Ci≤2.0×10−32.0×10−3<Ci<4.0×10−3Ci≥4.0×10−3
    石油烃Ci≤1515<Ci<30Ci≥30
    多氯联苯Ci≤0.20.2<Ci<0.4Ci≥0.4
    磺胺类(单种)Ci≤0.01-Ci>0.01
    养殖产品微生物和生物毒素含量(Fb)评分准则细菌总数Ci≤106个/g湿重-Ci>106个/g湿重
    大肠菌群Ci≤10个/g湿重-Ci>10个/g湿重
    麻痹性贝毒Ci≤0.8 mg/kg湿重-Ci>0.8 mg/kg湿重
    腹泻性贝毒Ci≤0.20 mg/kg湿重-Ci>0.20 mg/kg湿重
    得分123
    注:Ci为各指标含量,除特别标识外,单位均为mg/kg,湿重;对于不同监测指标取较大的指数值进行评价;对于监测生物种类相同的取各样品指数均值进行评价;对于监测生物种类不同的取较大的指数值进行评价
    下载: 导出CSV

    表 6  病害发生风险评分标准

    Table 6.  Grading standards of disease occurrence risk

    水体病原微生物含量(Dd)评分准则粪大肠菌群/个·L−1Ci<20002000≤Ci<3.0×105Ci≥3.0×105
    弧菌/个·mL−1Ci<20002000≤Ci<1.0×106Ci≥1.0×106
    增养殖区年病害发生频次(Dt)评分准则未发生发生1次发生2次以上
    得分123
    注:Ci为粪大肠菌群和弧菌含量,如二者所得指数值不一致,则取较大的指数值进行评价
    下载: 导出CSV

    表 7  赤潮发生风险评分标准

    Table 7.  Grading standards of red tide occurrence risk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Rn)评分准则营养指数营养指数≤33<营养指数≤9营养指数>9
    Chl a含量/μg·L−1Chl a≤55<Chl a≤10Chl a>10
    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频次(Rt)评分准则未发生发生1次发生2次以上
    得分123
    注:如营养指数和Chl a含量所对应的指数值不一致,则取两者中较大的指数值进行评价
    下载: 导出CSV

    表 8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等级划分

    Table 8.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in mariculture zone

    生态风险
    指数分值
    风险等级含义
    1.00≤SRI≤1.30 增养殖区功能发挥正常,可持续利
    用风险低,可适度增加增养殖规模
    1.30<SRI≤1.80 增养殖区功能发挥受到一定影响,可
    持续利用风险中,可维持增养殖规模
    SRI>1.80 增养殖区功能发挥受到影响,可持续
    利用风险高,应减少增养殖区污染物的
    输入,缩减增养殖规模
    下载: 导出CSV

    表 9  评价结果比对分析

    Table 9.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valuation results

    增养殖区名称生态风险
    等级
    环境质量
    等级
    相关性
    辽宁丹东增养殖区优良一致
    辽宁葫芦岛兴城增养殖区优良
    山东滨州区片贝类养殖区优良
    山东荣成区片增养殖区优良
    浙江嵊泗增养殖区优良
    广东柘林湾增养殖区优良
    广东桂山港网箱养殖区优良
    广西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较好
    广西防城港红沙大蚝养殖区优良
    广西防城港珍珠湾增养殖区优良
    浙江普陀中街山增养殖区优良不一致
    福建南日岛增养殖区优良
    下载: 导出CSV
  • [1] FAO.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R]. Rome: FAO, 2020.
    [2]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 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1.
    [3] 黄小平, 黄良民, 谭烨辉, 等. 近海赤潮发生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J]. 海洋环境科学, 2002, 21(4): 63-69. doi: 10.3969/j.issn.1007-6336.2002.04.015
    [4] CAO L, WANG W M, YANG Y, 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quaculture and countermeasures to aquaculture pollution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2007, 14(7): 452-462. doi: 10.1065/espr2007.05.426
    [5] YUAN X T, ZHANG M J, LIANG Y B, et al. Self-pollutant loading from a suspension aquaculture system of Japanese scallop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in the Changhai sea area, Northern Yellow Sea of China[J]. Aquaculture, 2010, 304(1/2/3/4): 79-87.
    [6] 宗虎民, 袁秀堂, 王立军, 等. 我国海水养殖业氮、磷产出量的初步评估[J]. 海洋环境科学, 2017, 36(3): 336-342.
    [7] 张 灿, 孟庆辉, 初佳兰, 等. 我国海水养殖状况及渤海养殖治理成效分析[J]. 海洋环境科学, 2021, 40(6): 887-894. doi: 10.12111/j.mes.2021-x-0144
    [8]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 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S].
    [9] 生态环境部. 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 北京: 国家海洋局, 2021.
    [10] 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 2018年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 北京: 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 2018.
    [11] 杨宇峰, 姜 胜, 王朝晖, 等.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状况与养殖海域赤潮生态防治[J]. 海洋科学, 2004, 28(7): 71-75. doi: 10.3969/j.issn.1000-3096.2004.07.016
    [12] 战文斌, 周 丽, 俞开康. 我国海水养殖病害现状、流行态势及今后对策[C]//第二届全国海珍品养殖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青岛, 2000: 47-54.
    [13] 樊彦芳, 刘 凌, 陈 星, 等.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2(5): 512-514.
    [14] RAMANATHAN R. A note on the use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 63(1): 27-35. doi: 10.1006/jema.2001.0455
    [15] 王莲芬, 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引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16] CCME. Canadian water quality guidelin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aquatic life: CCME WATER QUALITY INDEX 1.0 technical report[R]. Winnipeg: Canadian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Environment, 2001.
    [17] 刘玲花, 吴雷祥, 吴佳鹏, 等. 国外地表水水质指数评价法综述[J]. 水资源保护, 2016, 32(1): 86-90,9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1.015
    [18]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S].
    [19] 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S].
    [20] HY/T 128-2010, 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S].
    [21] RODGERS C J. Bacterial fish pathogens, disease in farmed and wild fish, 2nd ed. : Ellis Horwood, Chichester, UK, 1993, 384 pp. $ 127.50, ISBN 013 0594946[J]. Aquaculture, 1995, 133(3/4): 347-349.
    [22] 周宗澄, 倪纯治, 李志棠, 等. 粪大肠菌群的数量变化与养殖牡蛎发病的关系[J]. 台湾海峡, 1983, 2(2): 133-136.
    [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赤潮监控区养殖环境质量通报[EB/OL]. (2016-09-21).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19/128880405.shtm.
    [24] 邹景忠, 董丽萍, 秦保平. 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J].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2(2): 41-54.
    [25] MCCARTHY M J, JAMES R T, CHEN Y W, et al. Nutrient ratios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large, shallow, eutrophic, subtropical Lakes Okeechobee (Florida, USA) and Taihu (China)[J]. Limnology, 2009, 10(3): 215-227. doi: 10.1007/s10201-009-0277-5
    [26] 周艳蕾, 张传松, 石晓勇, 等. 黄渤海海水中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11): 4259-4265.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17.11.031
  • [1] 许欣蔡钰灿史华明陈际雨王翔马玉 . 海口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4): 493-501. doi: 10.12111/j.mes.2023-x-0014
    [2] 韩典峰秦华伟张华威任利华彭中校宫向红刘慧慧陈伟杰张秀珍 . 黄河三角洲贝类增养殖区海水中16种除草剂污染特征及评价. 海洋环境科学, 2022, 41(5): 683-688. doi: 10.12111/j.mes.2021-0010
    [3] 阎琨庞国涛邢新丽李伟杨源祯鲍宽乐 . 广西企沙半岛近岸表层海水重金属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1): 89-96. doi: 10.12111/j.mes.2022-x-0112
    [4] 胡姣婵黄梦迪于浩洋李清波 . 基于哨兵二号遥感影像的近海养殖区提取方法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2, 41(4): 619-627. doi: 10.12111/j.mes.2021-x-160
    [5] 杜荣璇袁骐平仙隐沈新强王云龙晁敏 . 长江口及杭州湾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时间序列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3): 396-404. doi: 10.12111/j.mes.2022-x-0209
    [6] 王丽媛贺心然刘媛 . 灌河口海域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4): 640-646. doi: 10.12111/j.mes.2022-x-0316
    [7] 秦丽刘保占王茂君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技术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2, 41(6): 910-914. doi: 10.12111/j.mes.2022-x-0004
    [8] 靳非王莹丛艺张明兴李昭川娄亚迪姚子伟王菊英 . 利用COMMPS和DYNAMEC方法开展我国海水环境优先关注污染物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6): 892-900. doi: 10.12111/j.mes.2023-x-0094
    [9] 刘继鹏王常颖初佳兰 . 基于U-Net的国产高分卫星影像海水养殖区分类提取方法.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3): 471-482. doi: 10.12111/j.mes.2022-x-0175
    [10] 刘彬宇孟家羽王胜强成洺萱孙德勇张秀梅许永久 . 贻贝养殖区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卫星遥感反演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4, 43(1): 1-9. doi: 10.12111/j.mes.2023-x-0134
    [11] 孙铭阳张旭志夏斌曲克明崔正国丁东生李玉 . 休渔期和捕捞作业期黄、渤海区沿海中心渔港表层海水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 海洋环境科学, 2022, 41(6): 857-864. doi: 10.12111/j.mes.2021-x-0204
    [12] 徐冠球谭晓璇屠建波石海明何荣刘洋 . 天津大神堂牡蛎礁保护区海域海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与评价. 海洋环境科学, 2022, 41(4): 554-562. doi: 10.12111/j.mes2021-x-0051
    [13] 史宪莹李猛姜恒志任效忠胡艺萱刘海波毕春伟 . 长宽比参数对圆弧角海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2, 41(6): 921-929. doi: 10.12111/j.mes.2021-x-0315
    [14] 唐俊逸邓炜华罗育池蒋婧媛 . 广东省海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1): 97-103. doi: 10.12111/j.mes.2022-x-0069
    [15] 任效忠周寅鑫车宗龙刘海波胡伟姜恒志 . 海水高密度养殖系统流场营造及与鱼类相互影响的研究与展望.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3): 483-492. doi: 10.12111/j.mes.2022-x-0158
    [16] 王磊张哲王文君王东亮孙利东 . “三池两坝”多级池塘对凡纳滨对虾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5): 720-728. doi: 10.12111/j.mes.2022-x-0272
    [17] 崔文连张晓红刘旭东汪进生程芳晋孙立娥 . 胶州湾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5): 713-719. doi: 10.12111/j.mes.2022-x-0182
    [18] 张明兴刘全斌杜美佳丛艺靳非张微微王莹王菊英 . 海洋浮游动物体内微塑料硝酸提取方法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3): 336-344. doi: 10.12111/j.mes.2022-x-0300
    [19] 黄珊刘建安徐程毕倩倩杜金洲 . 基于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环境中33P和32P分析方法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3, 42(6): 955-964. doi: 10.12111/j.mes.2023-x-0077
    [20] 彭修强张刚闫玉茹姚才华刘群汤倩梁飞刚 .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微塑料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海洋环境科学, 2024, 43(2): 1-9. doi: 10.12111/j.mes.2023-x-020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15
  • HTML全文浏览量:  1558
  • PDF下载量:  5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3-01
  • 录用日期:  2022-04-30
  • 刊出日期:  2022-12-20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宗虎民(1977-),男,河北任丘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研究,E-mail: nddk980610@126.com
    通讯作者: 袁秀堂(1972-),男,山东莒县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E-mail: xtyuan@yic.ac.cn
  • 1.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 2. 国家海洋局东港海洋环境监测站,辽宁 丹东 118300
  • 3. 葫芦岛市生态环境局,辽宁 葫芦岛 125080
  • 4.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 烟台 26400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0800)

摘要: 海水养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我国海水养殖规模巨大及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等问题,为客观评价我国海水增养殖区面临的生态风险,本文基于养殖生物能否被养成和养殖产品能否安全食用的理念,综合考虑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风险、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病害发生风险和赤潮发生风险四个方面,构建了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海水增养殖区评价从环境角度拓展至生态环境角度,为我国海水增养殖区评价方法体系提供有益补充,评价结论可为我国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管控提供支撑。

English Abstract

  •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养殖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1]。海水养殖业在保障我国沿海渔民就业及提供优质蛋白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0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为200万公顷,海水养殖产量达到2135万吨 [2]。海水养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海水增养殖区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盐结构失衡、增养殖区功能正常发挥受到影响等[3-7]

    全面、客观评价生态环境现状是有效解决海水增养殖区存在问题的前提,但目前我国关于海水增养殖区评价方法仅涉及环境质量方面,尚未上升至生态环境角度。《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 17378.7-2007)规定了海水增养殖区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单因子评价方法以及水体营养指数法、有机污染物评价指数法和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8]。《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利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海水增养殖区水质、沉积物质量和贝类生物质量进行了评价。2008-2017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利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评价方法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9]。《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利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海水养殖区水质状况进行评价[10]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基于养殖生物能否被养成和养殖产品能否安全食用的理念构建了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方法,探索从生态环境角度对我国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 海水增养殖区功能正常发挥主要包括两方面:(1)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满足养殖需求,且在养殖期间无生态灾害(如赤潮和养殖生物病害)发生[11-12],从而保障养殖生物正常生长;(2)养殖产品可安全食用。因此,本研究构建的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指数(SRI)主要由环境质量风险指数(E)、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指数(F)、病害发生风险指数(D)和赤潮发生风险指数(R)四部分构成。其中,E由水质(Ew)和沉积物质量(Es)组成;F由养殖产品重金属含量(Fm)、养殖产品有机污染物含量(Fo)及养殖产品微生物和生物毒素含量(Fb)组成;D由水体病原微生物含量(Dd)和增养殖区年发病频次(Dt)组成;R由水体富营养化程度(Rn)和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频次(Rt)组成。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13-14]表1)。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生态风险
      指数A
      环境质量风险B1 水质(Ew)C1
      沉积物质量(Es)C2
      养殖产品食用
      安全风险B2
      养殖产品重金属含量(Fm)C3
      养殖产品有机污染物含量(Fo)C4
      养殖产品微生物和生物
      毒素含量(Fb)C5
      病害发生风险B3 水体病原微生物含量(Dd)C6
      增养殖区年病害发生频次(Dt)C7
      赤潮发生风险B4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Rn)C8
      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频次(Rt)C9

      表 1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risk in mariculture zone

    • 评价方法体系中,尽管每一项指标均相当重要,但就所关注的生态风险来说,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仍有一定差异,必须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本文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15]。调查对象为对水产养殖学、海洋生态学和海洋化学等方面的专家,来自国内14家科研院所、高校及各级海洋环境监测部门。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到有效回复问卷41份。根据专家评分均值,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表2)。为减少统计方差,对统计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第一轮调查结束后,将统计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统计结果反馈给专家,开展第二次调查,最终通过一致性检验。

      准则层指标层指标权重
      环境质量
      风险(B1)
      C1 水质(Ew 0.234
      C2 沉积物质量(Es 0.078
      养殖产品食用
      安全风险(B2)
      C3 养殖产品重金属含量(Fm 0.164
      C4 养殖产品有机污染物含量(Fo 0.164
      C5 养殖产品微生物和生物
      毒素含量(Fb
      0.082
      病害发生
      风险(B3)
      C6 水体病原微生物含量(Dd 0.112
      C7 增养殖区年病害发生频次(Dt 0.056
      赤潮发生
      风险(B4)
      C8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Rn 0.055
      C9 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频次(Rt 0.055

      表 2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值

      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of ecological risk in mariculture zone

    • 基于各指标权重统计结果确定SRI,计算公式如下:

    • 评价指标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本方法全面关注陆源污染、养殖自身污染及生态灾害等方面,将对养殖活动和养殖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2)先进性,优先选择国内外相关部门推荐的优先控制污染物;(3)可行性,立足我国当前海洋环境监测基本能力,保证相关监测机构对评价指标具有相应的监测能力;(4)开放性,今后海水增养殖区中出现的新兴污染物也可纳入评价体系。

    • 根据指标选择原则,本研究选择的评价指标见表3

      指标层评价指标
      水质(Ew pH、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
      学需氧量、石油烃、多环芳烃、多
      氯联苯、DDT、六六六、镉、铅、汞、砷
      沉积物质量(Es 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烃、多环芳烃、多
      氯联苯、DDT、六六六、镉、铅、汞、砷
      养殖产品重金属
      含量(Fm
      镉、铅、汞、砷
      养殖产品有机污
      染物含量(Fo
      石油烃、多环芳烃、多氯联苯、DDT、
      六六六、磺胺类
      养殖产品微生物
      和生物毒素含量(Fb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麻痹性贝毒、
      腹泻性贝毒
      水体病原微生物
      含量(Dd
      粪大肠菌群、弧菌
      增养殖区年病害
      发生频次(Dt
      病害发生次数
      水体富营养化
      程度(Rn
      营养指数和叶绿素a
      增养殖区年赤潮
      发生频次(Rt
      赤潮发生次数

      表 3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评价指标

      Table 3.  Evaluation indices of ecological risk in mariculture zone

    • 对各指标进行评分是计算生态风险指数的基础。制定各指标评分标准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密切相关,必须对各项指标划分等级,并赋予相应分值。确定评分标准等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指标内涵概念清楚,等级划分合理;(2)拉开档次,使各等级代表的重要程度有较明显的区别;(3)尽可能使指标量化。

    • 加拿大水质评价模型(WQI)当前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水质评价[16-17]。因此,采用WQI对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等级作为水质的评分标准。等级划分标准:90≤WQI ,为优良;80≤WQI<90,为较好;60≤WQI<80,为及格;WQI<60,为较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18]规定第二类海水适用于水产养殖区,因此,在计算WQI时采用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对各指标进行是否超标的评价。区域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多年来一直应用于《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编制[9]。因此,采用该方法对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等级作为沉积物质量的评分标准(表4)。《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19]规定第一类海洋沉积物适用于海水养殖区,因此,采用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对各指标进行是否超标的评价。

      水质(Ew)评分准则质量等级为较好以上质量等级为及格质量等级为较差
      沉积物质量(Es
      评分准则
      低于5%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
      较差,且70%以上的站位沉积物
      质量等级为良好
      5%~15%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较差;或
      低于5%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较差,且30%
      以上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一般和较差
      15%以上的站位沉积物质量
      等级为较差
      得分123

      表 4  环境质量风险评分标准

      Table 4.  Grading standard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risk

    • 《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HY/T 128-2010)[20]规定了海产品中各指标标准限值。因此,采用该标准中相关限值作为养殖产品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微生物和生物毒素含量的评分标准。同时,该标准规定若海产品中微生物和生物毒素指标超标则不宜食用,所以此类指标不存在中间分值(表5)。

      养殖产品重金属含量(Fm)评分准则Ci≤0.50.5<Ci<1.0Ci≥1.0
      总汞Ci≤1.01.0<Ci<2.0Ci≥2.0
      Ci≤0.30.3<Ci<0.6Ci≥0.6
      Ci≤2.02.0<Ci<4.0Ci≥4.0
      养殖产品有机污染物含量(Fo)评分准则多环芳烃Ci≤2.0×10−32.0×10−3<Ci<4.0×10−3Ci≥4.0×10−3
      石油烃Ci≤1515<Ci<30Ci≥30
      多氯联苯Ci≤0.20.2<Ci<0.4Ci≥0.4
      磺胺类(单种)Ci≤0.01-Ci>0.01
      养殖产品微生物和生物毒素含量(Fb)评分准则细菌总数Ci≤106个/g湿重-Ci>106个/g湿重
      大肠菌群Ci≤10个/g湿重-Ci>10个/g湿重
      麻痹性贝毒Ci≤0.8 mg/kg湿重-Ci>0.8 mg/kg湿重
      腹泻性贝毒Ci≤0.20 mg/kg湿重-Ci>0.20 mg/kg湿重
      得分123
      注:Ci为各指标含量,除特别标识外,单位均为mg/kg,湿重;对于不同监测指标取较大的指数值进行评价;对于监测生物种类相同的取各样品指数均值进行评价;对于监测生物种类不同的取较大的指数值进行评价

      表 5  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评分标准

      Table 5.  Grading standards of food safety risk

    • 粪大肠菌群和弧菌为重要病原微生物[21-22],且检测技术相对成熟,所以选择二者作为养殖生物病害发生风险指示性病原生物。参考编制《赤潮监控区养殖环境质量通报》[23]时使用的相关限值对水体中粪大肠菌群和弧菌含量进行评分。增养殖区年发病频次可以表征增养殖区自身对病害的免疫状况,可作为评价病害发生风险的评价指标。增养殖区年病害发生频次的评分参考全国历年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年病害发生次数比例。例如,2007-2017年,在全国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中,未发生病害增养殖区年均比例为74%,发生1次病害的年均比例为16%,发生2次以上的年均比例为10%,因此,病害发生2次以上的情况赋予最高分值(表6)。

      水体病原微生物含量(Dd)评分准则粪大肠菌群/个·L−1Ci<20002000≤Ci<3.0×105Ci≥3.0×105
      弧菌/个·mL−1Ci<20002000≤Ci<1.0×106Ci≥1.0×106
      增养殖区年病害发生频次(Dt)评分准则未发生发生1次发生2次以上
      得分123
      注:Ci为粪大肠菌群和弧菌含量,如二者所得指数值不一致,则取较大的指数值进行评价

      表 6  病害发生风险评分标准

      Table 6.  Grading standards of disease occurrence risk

    •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发生赤潮风险的重要依据,且营养指数和叶绿素a(Chl a)含量可以表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24-26]。营养指数评分参考《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7-2007)[8]规定的限值;Chl a含量评分标准参考《赤潮监控区养殖环境质量通报》[23]中赤潮风险评估的相关限值。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增养殖区赤潮发生风险,因此,将其选择为赤潮发生风险的评价指标。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频次的评分参考全国历年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次数比例。例如,2003-2017年,在全国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中,未发生赤潮的增养殖区年均比例为67%,发生1次赤潮的年均比例为22%,发生2次以上的年均比例为11%,因此,发生2次以上的情况赋予最高分(表7)。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Rn)评分准则营养指数营养指数≤33<营养指数≤9营养指数>9
      Chl a含量/μg·L−1Chl a≤55<Chl a≤10Chl a>10
      增养殖区年赤潮发生频次(Rt)评分准则未发生发生1次发生2次以上
      得分123
      注:如营养指数和Chl a含量所对应的指数值不一致,则取两者中较大的指数值进行评价

      表 7  赤潮发生风险评分标准

      Table 7.  Grading standards of red tide occurrence risk

    • 本文利用SRI评价方法,对全国2012-2017年开展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我国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划分为低、中和高3个风险等级,三者在评价结果中所占比例分别为:低风险35%,中风险50%,高风险15%。根据评价结果,低、中和高风险等级所对应的生态风险指数区间分别为:1.00≤SRI≤1.30,1.30<SRI≤1.80和SRI>1.80,每个等级不同的含义见表8

      生态风险
      指数分值
      风险等级含义
      1.00≤SRI≤1.30 增养殖区功能发挥正常,可持续利
      用风险低,可适度增加增养殖规模
      1.30<SRI≤1.80 增养殖区功能发挥受到一定影响,可
      持续利用风险中,可维持增养殖规模
      SRI>1.80 增养殖区功能发挥受到影响,可持续
      利用风险高,应减少增养殖区污染物的
      输入,缩减增养殖规模

      表 8  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等级划分

      Table 8.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in mariculture zone

    • 本文利用SRIEQI评价方法,对2018年开展监测的12个海水增养殖区进行了评价。SRI评价结果显示,12个海水增养殖区中生态风险等级为低的9个,占比75%;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的3个,占比25%;未出现生态风险等级为高的情况。EQI评价结果显示,12个海水增养殖区中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的11个,占比92%;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的1个,占比8%;未出现环境质量等级为及格或较差的情况(表9)。

      增养殖区名称生态风险
      等级
      环境质量
      等级
      相关性
      辽宁丹东增养殖区优良一致
      辽宁葫芦岛兴城增养殖区优良
      山东滨州区片贝类养殖区优良
      山东荣成区片增养殖区优良
      浙江嵊泗增养殖区优良
      广东柘林湾增养殖区优良
      广东桂山港网箱养殖区优良
      广西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较好
      广西防城港红沙大蚝养殖区优良
      广西防城港珍珠湾增养殖区优良
      浙江普陀中街山增养殖区优良不一致
      福建南日岛增养殖区优良

      表 9  评价结果比对分析

      Table 9.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valuation results

      从评价结果及评价过程可以发现,由于SRIEQI评价方法具有部分相同的评价指标,所以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在大多数评价指标处于较好或较差状态时,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趋于一致。但由于SRI评价方法除环境指标外还纳入了生态及养殖产品食用安全等指标,所以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浙江普陀中街山增养殖区和福建南日岛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而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优于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在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时,浙江普陀中街山增养殖区赤潮发生风险和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分值较高,福建南日岛增养殖区病害发生风险和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分值较高,两个增养殖区的生态风险和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较高。因此,综合考虑赤潮发生、病害发生及养殖产品食用安全等因素,SRI评价结果更接近增养殖区实际的生态环境状况。

      SRI评价结果还可以看出,生态风险等级为低的海水增养殖区占比较高,与生态风险等级划分时期望的比例不一致。导致这种评价结果的主要原因为:当前我国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好水平,EQI评价结果中优良的占比高达92%。

      另外,SRI评价方法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在大部分监测机构具备监测能力的情况下,应将典型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如养殖产品中的无机砷、甲基汞等指标;(2)海水增养殖区环境中出现的对养殖活动和养殖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新污染物应纳入评价体系;(3)如有新研究发现与病害发生风险和赤潮发生风险相关性更大的环境指标应纳入评价体系或替换本方法中现有的相关评价指标;(4)生态风险等级划分的合理性需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进一步地验证和完善。

    • (1)本文基于养殖生物能否被养成和养殖产品能否安全食用的理念,构建了SRI评价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我国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评估。

      (2)SRI评价方法对环境质量风险、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病害发生风险和赤潮发生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综合指数表征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并根据综合指数分值对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进行等级划分,赋予每个等级一定的含义。

      (3)SRI评价方法将海水增养殖区评价从环境角度拓展至生态环境角度,评价结论可为我国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管控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26)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