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uninhabited islands -a case study in Liudun island of Fangchenggang city
-
摘要:
结合广西无居民海岛的特点,建立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防城港市六墩岛为例,从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经济开发可行性两个方面评价其开发利用适宜性。结果表明,六墩岛属于限制开发型的无居民海岛。生境保护和生态脆弱性对六墩岛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尤其是生境保护;旅游资源是六墩岛将来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经济开发可行性由大至小排列为:旅游资源>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区域开发条件>港口资源>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基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六墩岛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但应严格控制开发力度,控制旅游容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Abstract:A suit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ninhabited island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nhabited islands in Guangxi.Liudun island of Fangchenggang city as an example, two aspect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mport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easibility were considered to evaluate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uitabil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Liudun island was a restrictive development uninhabited island.Habitat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we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Liudun island, especially habitat protection.Tourism resource was the main fu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bject of Liudun island, and the orde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easibility was:tourism resource > land resource > freshwater resource > biological resources > regional development condition > port resource >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 mineral resource.Based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udun island was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eco-tourism, but the development power and tourism capacity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to protect and rest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Keywords:
- uninhabited island /
- indicator system /
- suitability evaluation /
- Liudun island
-
我国有居民海岛500余个,而无居民海岛近万个,其中广西有16个有居民海岛和693个无居民海岛,分别占广西全区海岛总数的2.27%和97.73%[1]。无居民海岛兼有陆地、海洋和海陆结合的三重特性,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存在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无序、粗放式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可能会造成无居民海岛植被锐减、野生动物及珍惜濒危物种灭绝、淡水资源匮乏、海水入侵等,破坏其原有的生态环境,甚至会造成部分海岛消失[2-3]。为规范海岛开发行为,实现无居民海岛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必要对其开发利用适宜性及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
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范畴多集中在山地缓坡[4-6]、流域[7-8]、湿地[9-10]、海岸带[11]等区域,且对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针对土地资源、旅游开发等的单项开发利用方式[12-13]。由于无居民海岛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实现无居民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结合广西无居民海岛的特点,构建广西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六墩岛的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其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区域概况
六墩岛俗称“火山岛”,位于广西钦州湾西岸(21° 41′30″N,108° 34′30″E),与钦州港隔海相望(图 1),行政上隶属于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六墩岛属基岩岛,面积约3.36 hm2,距离大陆0.52 km,岸线长度为1510.4 m。六墩岛北面有小六墩岛、六墩尾、夹仔岭等3个海岛,东岸海域为钦州港池、航道,西岸海域为红沙港航道。六墩岛植被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超过95%,主要种植植物有木麻黄、马尾松、台湾相思、榕树、三角梅等,其他常见本土植物有露兜树、黄槿以及亚热带常见的滨海植物与海岛植物。该岛西岸滩涂生长有面积约0.5 hm2的红树林,主要树种为白骨壤。六墩岛主要功能定位为旅游娱乐开发用岛,岛上建有简易旅游码头、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同时又是许多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场所,每年有大量的鸟类(以白鹭为主)在海岛栖息越冬或作为迁徙的中转站,周边海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区及水产养殖区也是海豚重要出现场所。目前的开发利用基本未改变该岛的自然海岸线和地形地貌,仅在岛的西岸北部建有10 m长的沿岸防浪堤坝。
1.2 开发利用适宜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1.2.1 构建原则
结合广西无居民海岛特殊的自然生态地理环境,构建其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1)保护与开发并存,保护优先原则;(2)综合性、代表性原则;(3)可度量性、可比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层次性原则。
1.2.2 评价指标
本研究从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考虑,结合广西无居民海岛的实际情况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将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三层,即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具体见表 1。
表 1 广西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指标体系Tab. 1 Suit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Guangxi uninhabited island1.2.3 权重确定
为提高广西无居民海岛适宜性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主观性和片面性,将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首先通过专家咨询,建立各层次的判断矩阵,确定各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其次在历史及现状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评价思路,形成广西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重要性与经济开发可行性中各因素的评价标准,作为指标量化的依据。
1.2.4 指标量化处理
在指标量化处理过程中,构建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指标体系时主要参考陈秋明[14]考虑典型生态系统的代表性、生境保护和脆弱性等因素的做法,另外参考王芳等[15]、张志卫[16]、刘述锡等[17]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体现无居民海岛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为原则,制定出广西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具体参见表 2和表 3。
表 2 广西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重要性指标体系量化标准Tab. 2 Quantification criteria of ecology protection importance indicator system in Guangxi uninhabited island表 3 广西无居民海岛经济开发可行性指标体系量化标准Tab. 3 Quantification criteria of economic exploitation feasibility suit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in Guangxi uninhabited island1.2.5 等级划分及开发利用适宜性的确定
将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重要性和资源开发经济可行性统一用如下的公式表示:
式中:Pij分别代表生态保护重要性(j=1)和经济开发可行性(j=2)评价体系下各分要素的分值:wij(j=1,2)代表其相应的权重指数。
根据无居民海岛的Pij指数划分,将开发利用适应性的评价结果划分为高(8~10分)、较高(6~8)、一般(4~6分)、低(0~4分)4个等级。
参考陈秋明[14]、刘述锡等[17]的研究结果,建立生态—经济互斥矩阵,如表 4所示,将评价结果分为优先、适宜、限制、禁止和灰色区域共五个开发适宜性等级。
表 4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等级划分Tab. 4 Suitability grade of uninhabited island exploitation2 结果与讨论
2.1 计算结果
在收集历史文献资料、现场登岛调查及问访等的基础上,基于专家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结果见表 5,根据无居民海岛生态—经济互斥矩阵的评价结果,可知六墩岛属于限制开发型的无居民海岛。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六墩岛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指数得分7.0128,属较高水平;生境保护和生态脆弱性对于六墩岛生态保护重要性的意义重大,特别是生境保护,分值高达3.26,在无居民海岛重要性评价过程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是因为六墩岛植被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大量鸟类(以白鹭为主)栖息或在该岛停留,周边海域海水质量较高,是海水养殖及海豚出现的重要场所;该海域海洋灾害频发,该岛面积仅为约3.36 hm2,岸线长度仅为1510.4 m,生态脆弱性较高,分值达到2.95,仅次于生境保护,表明在今后的开发活动中,应对该岛的生态脆弱性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自然与文化遗产方面得分最低,仅0.81。
表 5 六墩岛开发利用适宜性指标体系量化得分Tab. 5 Quantification scores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suit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in Liudun island该岛建有简易旅游码头、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而土地、淡水、生物、区域开发条件等均适合开发。从表 5可以看出,六墩岛的开发可行性综合得分7.0064,也处于较高水平;旅游资源所占分值最大,这说明旅游资源是六墩岛将来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对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与当前海岛的开发方向一致。各准则层按分值由大至小排列分别为:旅游资源(1.61)>土地资源(1.25)>淡水资源(1.12)>生物资源(1.06)>区域开发条件(0.85)>港口资源(0.68)>可再生能源(0.31)>矿产资源(0.13)。因此应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有节制地开发旅游等具有自然生态保护意义和开发经济效益的产业。
2.2 讨论
六墩岛生态保护重要性较高,应重点保护物种为珍稀濒危动物中华白海豚以及白鹭;加强对六墩岛周边海域环境的整治和管理以保护渔业资源及养殖环境;在海岸外侧高水位以下适宜红树林生长的滩涂上种植红树林以防止海岸侵蚀;控制游客数量和周围海域养殖规模,严格管控可能造成该岛及其周围海域生态环境破坏的开发行为。
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复杂,且拥有特殊的资源和开发条件,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时评价指标筛选和权重确定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过程。目前针对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的研究仍旧欠缺,在评价范围的界定(岛陆及其周边海域)、评价指标的筛选、权重的确定等方面仍旧存在许多值得商榷或思考的地方,需要在此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3 结论
(1)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判法,建立各指标层次的判断矩阵,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并在现场调查与历史借鉴的基础上量化指标体系。结合综合权重和指标得分,求取六墩岛开发利用适宜性指标量化得分,最终根据生态—经济互斥矩阵的评价结果判断六墩岛的开发类型为属于限制开发型。
(2) 生境保护和生态脆弱性对六墩岛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尤其是生境保护;旅游资源是六墩岛将来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适宜开发经济价值各准则层次按重要性由大至小排列为:旅游资源>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区域开发条件>港口资源>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基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六墩岛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但应严格控制开发力度,控制旅游容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
表 1 广西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指标体系
Tab. 1 Suit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Guangxi uninhabited island
表 2 广西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重要性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Tab. 2 Quantification criteria of ecology protection importance indicator system in Guangxi uninhabited island
表 3 广西无居民海岛经济开发可行性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Tab. 3 Quantification criteria of economic exploitation feasibility suit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in Guangxi uninhabited island
表 4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等级划分
Tab. 4 Suitability grade of uninhabited island exploitation
表 5 六墩岛开发利用适宜性指标体系量化得分
Tab. 5 Quantification scores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suit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in Liudun island
-
[1] 《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3. [2] 林志兰, 黄宁, 陈秋明, 等.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在厦门海域的应用[J].台湾海峡, 2012, 31(1):136-142. doi: 10.3969/J.ISSN.1000-8160.2012.01.021 [3] 杨晴.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和展望[J].绿色科技, 2015(1):24-26. doi: 10.3969/j.issn.1674-9944.2015.01.009 [4] 袁磊, 赵俊三, 李红波, 等.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16):229-237.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3.16.029 [5] 魏海, 秦博, 彭建, 等.基于GRNN模型与邻域计算的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14, 33(5):831-84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lyj201405003 [6] 刘焱序, 彭建, 韩忆楠, 等.基于OWA的低丘缓坡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J].生态学报, 2014, 34(12):3188-319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txb201412007 [7] 赵世民, 房晟忠, 杨树平, 等.滇池流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J].地球与环境, 2011, 39(1):80-8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zdqhx201101013 [8] 王翠, 杨广, 何新林, 等.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5(4):18-21. doi: 10.3969/j.issn.1007-2284.2015.04.005 [9] 卢晓旭, 陆玉麒, 靳诚, 等.江苏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2):278-29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201100159343 [10] 刘康, 陈伟, 吴群, 等.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 35(4):430-43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nyxdhyj201404008 [11] 李伟芳, 俞腾, 李加林, 等.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J].地理研究, 2015, 34(4):701-71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lyj201504009 [12] 杨红, 苏婷, 戴小杰.上海市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适宜性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1(1):92-9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hscdxxb201201015 [13] 朱正涛, 谷东起, 陈勇, 等.青岛市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适宜性分级评价[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 32(3):112-116. doi: 10.3969/j.issn.1005-9857.2015.03.025 [14] 陈秋明.基于生态-经济的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研究[D].厦门: 厦门大学, 2009.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84-2009179640.htm [15] 王芳, 唐伟, 于灏.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15):2. doi: 10.3969/j.issn.1674-098X.2011.15.002 [16] 张志卫.无居民海岛生态化开发监管技术体系研究[D].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23-1012505764.htm [17] 刘述锡, 王卫平, 孙淑艳, 等.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 2013, 32(5):783-78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YHJ201305031.htm -
期刊类型引用(8)
1. 曲宁,李春林,王志康,孙琳婷,张良振,张式雷. 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边坡的植物群落与碳储量研究——以珠海三角岛生态修复项目为例. 海洋科学. 2024(07): 78-89 . 百度学术
2. 刘路阳,刘昱,王珺,刘阳.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及生态保护研究——以坪洲为例. 环境科学导刊. 2024(06): 62-66 . 百度学术
3. 董华洋,邓勇,张立夫. 基于PSR模型的渔业用岛生态状况评价——以菜坨子岛为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03): 106-112 . 百度学术
4. 杨磊,赵阳,王玮,许金华,农昀.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规模的定量控制研究——以国家公布的珠海市第一批适度利用海岛为例. 规划师. 2022(05): 76-83 . 百度学术
5. 常岭,谭春兰,朱清澄.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以上海市九段沙岛为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03): 91-96 . 百度学术
6. 徐伟,陈淳,刘建辉,陶爱峰,陈勇,张珍瑶. 海堤生态化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及应用.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1(04): 659-668 . 百度学术
7. 涂振顺,杨顺良,翁宇斌,胡灯进. 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评价——以厦门岛东南部滨海为例. 海洋通报. 2020(01): 70-77 . 百度学术
8. 张坤珵,郭佩芳,侍茂崇,石洪源,杨树清. 基于TOPSIS的中国不同海岛(群)发展比较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2020(04): 497-504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