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研究
最新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金州湾表层沉积物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陈兆林, 孙钦帮, 包吉明, 赵素芳, 王阳, 王冰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3
Temporal-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pollutants in surface sediment of Jinzhou Bay
CHEN Zhao-lin, SUN Qin-bang, BAO Ji-ming, ZHAO Su-fang, WANG Yang, WANG Bing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Dalian 116023, China
摘要 利用金州湾海域2013年的沉积物调查数据,对金州湾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2009年和2011年的调查数据分析了2009~2013年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州湾表层沉积物典型污染物含量都呈现出南岸高于北岸,湾底高于湾口的特点。2013年Cu、Pb、Cd、Zn、As、有机碳以及硫化物的含量均明显高于2009年和2011年。重金属中Cd、Hg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至较高,Cu、Pb、Zn以及As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低。
关键词 :
金州湾
沉积物
污染物
分布
生态风险
Abstract :Temporal-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risk of pollutants in surface sediment of Jinzhou bay were investigated by data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2009 to 2013.The results show that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south bank and the bottom of the bay was higher than north bank and the head of the bay.The concentration of Cu、Pb、Cd、Zn、As、organic carbon and sulfide obtained in 2013 was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in 2009 and 2010.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of Cu,Pb,Zn and As was much less than 40,which implied that those heavy metals had low ecological harm.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of Cd and Hg was between 42.3 and 148,which implied that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Cd and Hg was in strong level.
Key words :
Jinzhou bay
surface sediment
pollutants
distribution
ecological risk
收稿日期: 2014-03-21;
基金资助: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12)
通讯作者:
王阳,E-mail:yangwang@nmemc.org.cn
E-mail: yangwang@nmemc.org.cn
作者简介: 陈兆林(1981-),男,辽宁庄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工程方面工作,E-mail:zlchen@nmemc.org.cn
References
[1]
犹 爽.大连海上机场工程对金州湾海域水环境影响数值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30-36.
[2]
国家海洋局.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12.
[3]
国家海洋局.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13.
[4]
国家海洋局.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14.
[5]
霍素霞.渤海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82-108.
[6]
席英玉,林永青,杨妙峰,等.闽东山湾表层沉积物Hg、As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3,32(6):871-874.
[7]
HAKANSON L.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J].Water Research,1980,14(8):975-1001.
[8]
孙钦帮,王 阳,李德鹏,等.大连小窑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12,31(3):333-336.
[9]
王 莹,穆景利.区域PTS海洋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2011,30(2):301-304.
[10]
刘 成,王兆印,何 耘,等.环渤海湾诸河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02,15(5):33-37.
[11]
李淑媛,苗丰民,刘国贤,等.渤海底质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1995,17(2):78-85.
[12]
李淑媛,苗丰民,赵全民,等.辽东半岛西南及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30(4):123-130.
[1]
孙妮, 黄蔚霞, 于红兵. 湛江港海区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分析与评价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5): 669-672.
[2]
赖俊翔, 姜发军, 王一兵, 许铭本, 张荣灿, 雷富. 广西红树林沉积物对诺氟沙星的吸附特征研究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5): 673-679.
[3]
柳秋林, 何真, 杨桂朋. 秋季渤海和北黄海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与通量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4): 481-487.
[4]
吴彤, 陈艳拢, 黄凤荣, 马玉娟, 包春霞. 基于统计学方法的秦皇岛海域营养盐长时序变化分析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4): 499-502,523.
[5]
何桐, 杨文丰, 谢健, 余汉生. 大亚湾柱状沉积物中C、N、P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4): 524-529.
[6]
胡静雯, 陈树果, 张亭禄, 张国朋. 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监测东中国海浊度的时空分布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4): 564-569.
[7]
白佳玉, 马学广. 中国海洋入侵种的大海洋生态系空间分布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3): 347-353.
[8]
国文, 薛文平, 姚文君, 徐恒振, 林忠胜, 姚子伟, 马新东.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来源分析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3): 330-336.
[9]
李加付, 刘少鹏, 刘相敏, 马乾耀, 韩彬, 李先国. 渤海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3): 337-342,353.
[10]
王丽莎, 张传松, 王颢, 石晓勇. 夏季黄渤海生源要素的平面分布特征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3): 361-366,383.
[11]
国文, 薛文平, 姚文君, 徐恒振, 林忠胜, 姚子伟, 马新东.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来源分析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3): 330-336.
[12]
李加付, 刘少鹏, 刘相敏, 马乾耀, 韩彬, 李先国. 渤海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3): 337-342,353.
[13]
郑懿珉, 高茂生, 刘森, 赵金明, 郭飞, 王常明.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评价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3): 354-360.
[14]
王立军, 李文君, 贺广凯, 刘广远. 微波消解-ICP-MS在海洋沉积物国际互校中的应用及不确定度评定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3): 451-456.
[15]
王朋, 陈岩, 杨桂朋, 王琦. 春季中国南黄海与东海海水中溶解氨基酸的分布和组成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2): 217-224.